时间:2022-09-06 17:12:47 | 浏览:1814
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,盛于唐,终于清末,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,南北长达1公里,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,造像11万余尊,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。
跟随佛的目光,穿越历史,兴废古今。我们在看到精美与博大的同时,也看到了残缺和损毁。
不少游客以为,这千疮百孔的龙门石窟,一定是损毁于文革时期革命群众的破“四旧”。其实不然。
一、武宗灭佛:龙门石窟第一次大面积损毁
武宗灭佛前先得说说韩愈。
元和十四年(819),唐宪宗迎佛骨于法门寺,从而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。对此,韩愈坚决反对。他上表认为,佛教只是夷狄之法,非中国所固有,因而不合先王之道。又说,佛教的流行使“乱亡相继,运祚不长”,对统治有害而无益。宪宗一怒之下,把他贬为潮州刺史。
韩愈在《原道》中提出的“人其人(强迫和尚还俗),火其书(烧去佛经),庐其居(改寺院为民房)”,这一思想为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。
宪宗至武宗的二十年间,寺院经济飞速发展,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,十分天下财,而佛有七八,同时,僧人过多还造成田荒民饥,加重了国家的负担,影响了政权的稳定。唐武宗继位后,他认为,废佛是“惩千古之蠹源,成百王之典法,济人利众”的唯一办法。
基于此,武宗决心灭佛。
会昌二年(842)十月,武宗下令,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,并没收其财产,并开始拆毁寺院。会昌五年,更大规模的灭佛推开。他下令,50岁以下僧侣全部还俗,天竺和日本来的僧人也要强行还俗。天下各州,只留寺一所,其他一律废毁。长安和洛阳,只允许各留两寺。各地寺院拆除的铜像、钟磬,所得的金、银、铜一律铸钱,铁则铸为农器。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,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,僧尼26万余人还俗,没收寺院上田数千万顷。
龙门石窟在此期间,佛像被大规模损毁,这也是遭受损坏最大的一次。武宗也许顾及了自己祖宗面子,唐代皇家造像得到了保留,貌似万幸。
二、上世纪海外文化大盗对龙门石窟的疯狂掠夺
1920年,香港古董市场兴起,盘踞中原的军阀,为敛军饷,在洛阳开征“古董捐”,使挖墓盗宝、文物买卖“合法化”。这一时期,龙门石窟遭遇空前浩劫,无数北魏至隋唐石窟造像被盗凿一空。一位知名学者在考察龙门后写道:“洞窟雕刻的多数佛头,能取下的都被取掉了。”这些被盗的文物,首先被运到北平琉璃厂的各古玩店,然后再由北平转往香港。
据建国后有关部门统计,这一时期,在石窟集中的龙门西山,被盗痕迹多达780多处。另据石窟专家王振国统计,龙门石窟破坏最严重的窟龛有96个,被盗走的佛、菩萨等主像为262尊,被毁坏的造像为1063尊。然而,这只是龙门石窟被盗凿总数的70%。目前,宾阳洞内那两幅著名的礼佛图,分别藏在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博物馆。另外,龙门石窟有近70件流失佛雕的下落也已经查明,它们分别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、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。
三、慈禧与民国政府对龙门石窟的破坏
《辛丑条约》后,慈禧离开西安,踏上了回京的道路。
《洛阳县志》记载:“帝奉慈禧太后回銮至洛;十一日入城驻跸府署,十九日游龙门(石窟)。”
龙门石窟的古阳洞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,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。荒诞的是,释迦牟尼的头顶上,塑了一个发冠。发冠本是道家的产物,为何戴在佛祖的头上?这就是老慈禧留下的“杰作”。她在看完古阳洞后,竟下令把洞中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,一番折腾和整治,兰若变成了道场,古阳洞改名为老君洞。
1932年,蒋介石决定民国政府迁都洛阳。为了迁都的便利,政府在龙门西山下修建道路,炸毁了大量的石窟佛龛。据说,其后梁思成曾奉命进行复原,但效果很糟糕,很多损坏的印记已经无法被消除。
四、其他记忆
文革期间,龙门石窟未曾受到损坏。值得一提的是,洛阳农机学院的师生们,对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,24小时全天候地进行了保护。
2008年11月,龙门石窟十多个已经流淌了千年的泉眼,突然全部停涌,景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。
三年后,相关权威部门给出一份报告,指出:附近煤矿矿井排水,成为龙门石窟千年泉水断流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所幸,2021年,龙门石窟泉眼干涸多年后,泉水终于复涌。
面对沧桑苦难,卢舍那微笑永恒。
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“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,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,这些佛教艺术作品,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。”2000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时,曾给予了“三个最”的高度评价。
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13千米处的伊河岸边,始凿于北魏年间(386-534)的龙门石窟面水临山,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。因香山和龙门相对而立,如同一道天然门阙,故而称伊阙。龙门石窟历经北魏、西魏、东魏、北齐、隋、唐和五代400余年的开凿营造,其中以
创建东亚文化之都,洛阳在行动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接力来助力。上一期洛洛为大家介绍了见证丝路贸易繁荣兴盛的汉函谷关遗址。
初秋时节,众多市民和游客来到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,领略千年石刻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美妙意境,享受秋日里的休闲时光。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,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,现存佛像10万余尊、佛龛2300多座。
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,龙门石窟奉先寺最新考古成果,让一千多年前卢舍那大佛建成时的华丽样貌初露端倪。借助高科技手段,考古人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、银元素存在。“这表明在建造卢舍那大佛时,很可能使用了
-风物君语-龙门石窟,古洛阳人的信仰集市为什么要在洛阳凿石窟?九朝古都洛阳,曾是中国版图中央的一块磁石。她能聚金银。由汉光武定都,至唐明皇中兴,几度繁华,与长安交相辉映,构成中国中古时期的经济轴心。她专吸刀兵。洛阳左控函谷,右握虎牢,面对伊
洛阳龙门石窟讲解(东山石窟、白园讲解)专业深度讲解,严选大咖。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宝库之一,共2345个佛像。它历史文化价值,需要讲解员娓娓道来,才能让我们平心静气的欣赏和品味。
翠柏青黛染绿水,窟龛倒影洒清涧……波光潋滟的伊水之上,卢舍那大佛的倩影“回归”!2021年12月6日,时隔50年,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“大修”。2022年7月21日,历时228天,龙门石窟奉先寺危岩体加固和渗漏水治理工程正式竣工,6900平方
位于河南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,启动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,这是奉先寺自1971年进行保护修复工程以来,时隔50年后再。来源:人民网-图片频道2021年12月12日,工作人员在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现场施工作业。
2020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重磅来袭!在此次博览会上,龙门石窟景区被中国旅游景区协会、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“热度先锋景区”荣誉称号。龙门石窟暑假大礼包优惠活动龙门石窟地处古都洛阳,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山水风光,暑期到来,龙门